合力應對全球氣候變化,絕大多數(shù)國家都在積極響應。然而,也存在個別碳排放大國,在行動和計劃上對氣候變化應對不力,甚至“退群”。
本年度的氣候雄心峰會上,澳大利亞沒有收到邀請在大會上發(fā)言。英國廣播公司的報道認為,在過去5年中,澳大利亞在履行巴黎協(xié)定承諾方面和其他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,2000多萬人口碳排放總量占全球3.6%。
在巴黎氣候大會上,澳大利亞曾承諾,到2030年該國碳排放量與2005年水平相比要減少26%-28%。去年底的預測顯示,到2030年,澳大利亞的碳排放量將僅比2005年的水平低16%。
近年,總理斯科特·莫里森因處理山火不力,對氣候變化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,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批評。在12日舉行的峰會上,西寧污水處理,歐盟公布,到2030年歐盟溫室氣體排放量要減少55%。英國在上一周也提出到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68%。 和其他發(fā)達國家相比,澳大利亞的氣候政策既缺少現(xiàn)實行動,也缺乏長遠規(guī)劃。
氣候政策開倒車 美國退約全球批評
作為全球累計排放溫室氣體最多的國家——美國在氣候變化政策上開起了倒車。按照共同但有區(qū)別的責任原則,美國本應承擔最大的減排責任,但2017年6月1日美國政府宣布退出《巴黎協(xié)定》,并于2020年11月4日正式退出,是近200個締約方中唯一一個退出該協(xié)定的國家。
聯(lián)合國秘書長發(fā)言人 迪雅里克:美國宣布退出應對氣候變化的《巴黎協(xié)定》,對全世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、促進全球安全的努力來說是一件令人極其失望的事。
聯(lián)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此前還曾刊文指出,美國退出《巴黎協(xié)定》在政治上是短視的,在科學上是錯誤的,在道德上是不負責任的。國際社會多方也強調,美國一家“退約”,不會改變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大潮。